感遇十首 其九

灵虬潜深渊,江湖任所逝。
常服易其初,风涛多滞泥。
哲人睹未形,愚者触机棙。
前途已云迷,回辙岂失计。
变化看浮云,失得塞翁谛。
祸福互为根,荣枯亦更递。
荷篑诚我师,深浅随揭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遇十首》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作品,其中《其九》为其中之一。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号曲江居士。唐朝大臣、诗人,祖籍渤海郡(今河北景县),后迁至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他的诗歌以五言古诗为主,风格清新俊逸,被誉为“岭南第一名臣”。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诗歌作品的广泛流传与影响力上。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作品原文:《感遇十二首·其九》全文如下: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思念远方的爱人的情景。诗人抱着影子,独自在深夜里吟咏,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叹息和思念。远方的爱人因为某种原因离开了他,而庭院里的树木依然保持着它们的幽静色彩。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他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夜晚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担忧。同时,他也通过对庭树的描述,寓意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4. 艺术特色:《感遇十二首·其九》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人在表达情感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音乐性又具有画面感。此外,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不仅让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5. 历史评价:这首诗在历史上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和广泛的赞誉。许多学者和评论家都认为它是唐代诗歌的瑰宝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张九龄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整个唐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感遇十首·其九》不仅是张九龄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诗人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特感悟,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