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木生不材,匠石弃弗视。
栽之官路旁,葱蔚亦可喜。
云何冒椿名,附会罔知耻。
枝叶偶相若,臭味讵能似。
人言樗易长,舍彼宁取此。
嗟哉逐臭夫,亟去洗我耳。
咏道中所见草木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正民的《次韵邦求少监·其二》和钱大昕的《咏道中所见草木 其二》均是宋代和清代诗人的作品。以下是对这两部作品的具体介绍:
《次韵邦求少监·其二》:《次韵邦求少监·其二》是宋代诗人李正民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历落嵚崎寓海滨,放怀林壑任吾真”,描绘了诗人在海边隐居的生活状态,以及自由奔放的人生态度。第二句“恩垂雨露沾枯蘖,义重金兰有故人”,表现了诗人对于恩情的珍视,以及深厚的友情。第三句“玉笋班联年尚少,筠筒诗律意尤新”,则展现了年轻一代的才华与创新精神。
《咏道中所见草木》:《咏道中所见草木》出自清代诗人钱大昕之手,其全诗如下:“木槿日及花,昼荣夕辄悴。庄生论小年,蜉蝣蟪蛄类。道旁见一枝,妖红可人意。瓜壶皆蔓生,茎叶颇相同。秋来结实好,累累悬屋东。剖瓜如蜜甜,争啖喧儿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通过对比昼夜的变化、蜉蝣与蟪蛄的生命周期,以及瓜的生长过程,揭示了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法则与生命现象。
《次韵邦求少监·其二》和《咏道中所见草木》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它们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才情与情感,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