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木生不材,匠石弃弗视。
栽之官路旁,葱蔚亦可喜。
云何冒椿名,附会罔知耻。
枝叶偶相若,臭味讵能似。
人言樗易长,舍彼宁取此。
嗟哉逐臭夫,亟去洗我耳。
《咏道中所见草木 其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作品。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译文
樗树生长没有材木,木匠石匠都不屑一顾。
栽种于官道旁,虽然长得葱郁茂盛,也让人感到欣喜。
为何要冒用椿树之名,依附他人不知廉耻?
枝叶偶然相似,但本质不同,臭味岂能相似?
人们说樗树容易长高,抛弃它而选择它。
唉,那些追逐气味的人,赶快离开让我耳清心静。
注释
- “樗木生不材”:樗树生长没有好的材料,意味着无用或平凡。
- “匠石弃弗视”:匠石(木匠)不屑一顾,表示对樗树的轻视。
- “栽之官路旁”:将樗树栽种在官道旁,暗示其被忽视的命运。
- “葱蔚亦可喜”:虽然长得高大茂密,但仍然值得庆幸。
- “云何冒椿名”:为什么要冒借椿树的名义,这里暗指冒充或抄袭。
- “附会罔知耻”: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尊。
- “枝叶偶相若”:虽然枝叶相似,但本质不同。
- “臭味讵能似”:即使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是不同的。
- “人言樗易长”:人们说樗树容易生长,暗示了它的普通和不值得重视。
- “舍彼宁取此”:抛弃其他更好的选择,宁愿选择樗树。
- “嗟哉逐臭夫”:叹息那些追逐气味的人。
- “亟去洗我耳”:尽快离开,让我清净耳朵,不再听到这些声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樗树与其他树木的生长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追求和对真实价值的关注。诗中的比喻和讽刺手法,如“云何冒椿名”、“附会罔知耻”,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过程中可能失去自我尊严和原则的行为。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鼓励人们远离世俗的诱惑,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