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学成和尚集少陵句

涧水空山道,相过人不知。
美花多映竹,桐叶坐题诗。
易下杨朱泪,难酬支遁词。
扁舟吾已就,舍此复何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学成和尚集少陵句》是诗人钱大昕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访学成和尚集少陵句》不仅展示了钱大昕对文学与历史的双重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下面将从多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人。他乾隆年间进士及第,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职,后辞官归隐。
  • 学术成就:钱大昕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在经史、金石、文字、音韵、天算、舆地诸学科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且在史学考据上成就显著,被誉为“清代第一”。
  1. 诗歌原文
  • 涧水空山道,相过人不知。美花多映竹,桐叶坐题诗。易下杨朱泪,难酬支遁词。扁舟吾已就,舍此复何之。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通过涧水、山道、竹林、桐叶等元素构建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超然和宁静。
  • 情感真挚:诗中的“美花多映竹,桐叶坐题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而“易下杨朱泪,难酬支遁词”则反映出诗人对自己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无奈感伤。
  1. 文化背景
  • 文人墨客的交流: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拜访僧人并收集他们的诗文是一种常见的学术交流方式。钱大昕此次访问学成和尚,可能也是为了交流学问或探讨诗文创作心得。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的体现:作为钱大昕的作品之一,《访学成和尚集少陵句》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访学成和尚集少陵句》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钱大昕个人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体现。通过对这一作品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到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