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民悲罔极也

鲜民不如死,我生遭不造。
父兮生不见,母兮丧何早。
茕茕失所依,鞠育赖祖考。
涕泣授《诗》《书》,嘻笑索梨枣。
弱冠未成人,吾祖复终老。
因顿里闬间,奔走长安道。
薄宦逾中年,牧民谢机巧。
恐贻父母羞,中心石皓皓。
所伤茕独身,反哺愧禽鸟。
虽有牲牢祭,何如菽水好。
虽有锡命荣,拱木已枯槁。
茫茫夜台灵,漠漠故垄草。
哀哉罔极恩,长号呼彼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鲜民悲罔极也》是清代诗人钱之青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钱之青,清代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诗歌原文
  • 鲜民不如死,我生遭不造。
  • 父兮生不见,母兮丧何早。
  • 茕茕失所依,鞠育赖祖考。
  1. 诗歌背景
  • 该诗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百姓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社会变迁的无奈与挣扎。
  • 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因战乱或自然灾害而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展现了民间疾苦与社会不公。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钱之青的诗语言简练,用字准确,能够深刻传达情感。
  • 情感真挚:他的作品情感真挚,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引发共鸣。
  1. 主题思想
  • 该诗的主题是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命运不公的反思。通过对一个家庭悲剧的描写,映射出更广泛的社会现实。
  • 钱之青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鲜民悲罔极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通过钱之青的笔触,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悲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