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 烟雨楼

浅溜蜻蜓,深藏鸂鶒,绿波四围萦护。
芳辰供眺览,有多少、画船箫鼓。
宜烟宜雨。
便雨霁烟消,也饶佳趣。
倪迂谱。
只应郊外,远山添取。
日暮。
纵目登临,觉此身清旷,予怀欲诉。
一官资坐镇,争名胜、荒凉如许。
颓垣废础。
问大地楼台,几人支拄。
宴延伫。
一湖春水,满天晴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翠楼吟 烟雨楼》是清代诗人薛时雨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写江南烟雨中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词作原文
    浅溜蜻蜓,深藏鸂鶒,绿波四围萦护。
    芳辰供眺览,有多少、画船箫鼓。
    宜烟宜雨。
    便雨霁烟消,也饶佳趣。

  2. 诗词内容详解

  • 景致描绘:词的开篇描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浅流的水面上,蜻蜓轻巧地飞舞,而水鸟鸂鶒则隐藏在绿波之中。周围环境环绕着绿色波纹,为画面增添了生机。
  • 情感表达: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通过对美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怀。
  • 意境营造:整首词营造出一种淡雅而不失生动的氛围,既有自然的清新,又有人文的雅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1. 诗人介绍
  • 薛时雨: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在杭州担任知府。他的诗作风格多样,以词尤为著称。
  1. 艺术手法分析
  • 情景交融:此词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意象运用:使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浅溜蜻蜓”、“深藏鸂鶒”,这些意象既具象又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词牌名及创作背景
  • 词牌名:“翠楼吟”是一种古典诗词形式,具有固定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 创作背景:薛时雨可能在不同的季节或不同的心情下多次创作了《翠楼吟·烟雨楼》,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
  1. 词作的文化价值
  • 文化传承:薛时雨的这首词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价值。
  • 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1. 现代应用与启示
  • 文学鉴赏:这首词可以作为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从中体会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成就。
  • 生活启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可以为现代人提供一种平衡人与自然、忙碌与放松的生活态度。

薛时雨的《翠楼吟·烟雨楼》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词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研究清代文人心态和审美观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