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检得亡姊遗诗,悲成此调

偶把遗编读。
觉凄清、风生满纸,哀音裂竹。
貌比左芬年更少,况又才逾徐淑。
肯久恋、红尘千斛。
试问埋香何处好,料青山、也有修来福。
泉路下,鬼应哭。
朝朝暮暮相追逐。
怎而今、云消雨散,形孤影独。
后会自然来世有,谁道他生未卜。
可邀我、同登仙箓。
昨夜分明惊入梦,羡容颜、依旧温如玉。
便携手,述心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检得亡姊遗诗,悲成此调》是清代诗人谈印梅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以其深沉的哀愁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著称,更蕴含着作者对亡姐的深情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展示了词人在文化素养、艺术修为上的卓越成就。

谈印梅作为清代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兼书画家,其作品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追求。他与姐姐的关系亲密无间,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家庭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姐姐才华的认可与骄傲。他的词作往往以女性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她们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境遇,这不仅是对女性的同情与尊重,也是对那个时代妇女地位的一种反思和挑战。

词中的“偶把遗编读”一句,表达了对亡姐生前作品的珍视与怀念。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是对逝者的追忆,更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超越和提升。词中“貌比左芬年更少,况又才逾徐淑”等句子,不仅展现了谈印梅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超造诣,也体现了他对亡姐才华的高度评价和对其人格的钦佩之情。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亡姐遗诗的深情吟咏,谈印梅将个人情感与文学创作紧密结合,展现出词人在艺术表达上的娴熟技巧。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风生满纸,哀音裂竹”,不仅形象地传达了诗歌内容的哀婉动人,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艺术处理方式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极具影响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金缕曲·检得亡姊遗诗,悲成此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在社会文化层面也有其独特的意义。它不仅是对亡姐的缅怀,也是对她才华的认可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在今天,这样的作品仍然能给予人们以启示和思考,让人们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寻找到一丝宁静和慰藉。

《金缕曲·检得亡姊遗诗,悲成此调》不仅是谈印梅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时代背景的产物。通过对该词的深入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文化的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