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横海忆勤王,今日重来已十霜。
故垒萧萧留雪爪,成山渺渺渡风樯。
燕云北望君门远,岱月西悬客恨长。
若问当年征战事,劳臣有母不遑将。
航海赴滇舟过山东作
介绍
《航海赴滇舟过山东作》是清朝诗人潘鼎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绘了诗人远航至滇海,途经山东的所见所感。这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从内容上看,《航海赴滇舟过山东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壮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诗中通过“一军横海忆勤王”开篇,便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战争岁月的深刻记忆与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和平生活的珍惜。接着,“今日重来已十霜”一句,既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而“燕云北望君门远,岱月西悬客恨长”,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北方,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诗歌的结构布局严谨。全诗共八句,前四句为起承转合,首句点明主题,直抒胸臆;第二句转入现实,描述了当前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景象变化,加深了诗人情感的层次;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升华,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诗歌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从艺术手法来看,《航海赴滇舟过山东作》在用词、修辞等方面也颇具匠心。例如,“故垒萧萧留雪爪,成山渺渺渡风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燕云北望君门远,岱月西悬客恨长。”中“燕云”、“岱月”等意象丰富,既展示了地域特色,又烘托出诗人的心境。此外,诗中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如“一军横海忆勤王,今日重来已十霜。”等句子中的押韵和对仗都显示了诗人较高的文学造诣。
《航海赴滇舟过山东作》是潘鼎新以七言律诗形式创作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该诗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对于喜欢古典诗歌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清代诗歌魅力和欣赏潘鼎新才华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