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鼎新
诗句翻译:二十年前我们曾一同在这个地方游玩,如今淮水东流,一片茫茫。 赏析: 潘鼎新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情感。此诗《皖氛正炽临淮客次送李少轩观察还南》便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描绘淮水东流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在面对友人离去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首句“二十年前此旧游”
以下是诗句及赏析: 1. 诗一: - 天津军营作(其一) 骅骝伏枥角弓藏,白草黄沙送夕阳。 - 注释:骅骝,骏马;伏枥,卧在马槽边;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箭;白草,指草原上的白草;黄沙,沙漠中的沙子;夕阳,太阳落山时的景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草原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草原上的美丽景色和平静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2. 诗二: - 百战中原谁识我
【注释】 一军:指军队。横海:横渡沧海(大海)。忆勤王:怀念起在北方勤王的将领们。今日重来:今天重新来到这里。十霜:十年,指漫长的岁月。故垒:旧时的战壕。萧萧:风声凄凉。留雪爪:留下被风吹落的雪花。成山:一座座的山峰。渺渺:隐隐约约。渡风樯:渡过狂风巨浪的大船。燕云北望:望着北方的边塞和燕地。君门远:边疆遥远。岱月西悬:西边的月亮高挂在泰山上。岱:泰山。客恨长:远离家乡的人感到忧愁。劳臣
【注】挽联:旧时丧事中悬挂的对联,用于赞颂或哀悼死者。夷徼:指边疆。 译文: 一个人的命运与天下安危紧密相连,面对边疆的战事和叛乱,没有完成晚年的心愿; 四海之内得到了英才的教育,他的功勋与道德声望,将被永远作为后人效仿的榜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挽联,表达了对曾国藩这位伟大人物的深深敬仰。诗人用简洁的文字,将曾国藩一生的功绩和贡献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不仅致力于国家的安定繁荣
二十年前此旧游,茫茫淮水正东流。 万家楼阁怜焦土,一夜波涛撼小舟。 客路送君须尽醉,沙场愧我不封侯。 临岐莫上长堤望,杨柳依依古渡头
骅骝伏枥角弓藏,白草黄沙送夕阳。 百战中原谁识我,一军横海为勤王。 东山归去三年雨,北道重来两鬓霜。 七十二沽秋夜月,征人何处望江乡
一军横海忆勤王,今日重来已十霜。 故垒萧萧留雪爪,成山渺渺渡风樯。 燕云北望君门远,岱月西悬客恨长。 若问当年征战事,劳臣有母不遑将
潘鼎新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以下是关于潘鼎新的详细介绍: 1. 早年经历:潘鼎新(1828年-1888年),字琴轩,安徽省庐江县广寒乡人。他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次年春闱会试后,被选为国史馆承修臣传。 2. 官场生涯:潘鼎新在清朝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他曾在家乡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的行动,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并被委以募勇成立鼎字营
潘鼎新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以下是关于潘鼎新的详细介绍: 1. 早年经历:潘鼎新(1828年-1888年),字琴轩,安徽省庐江县广寒乡人。他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次年春闱会试后,被选为国史馆承修臣传。 2. 官场生涯:潘鼎新在清朝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他曾在家乡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的行动,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并被委以募勇成立鼎字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