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 午日次子珍韵

镇无聊,琐窗闲炷檀沈。
已是黍梦温时,浑未散轻阴。
一样斗茶萧寺,算去年花下,不似而今。
甚小楼前后,迷藏一晌,没处追寻。
微吟秀句,宫罗昨赐,花醑新斟。
夺锦年华,偏忆得、楚乡烟水,长耗归心。
红榴镜阁,怎禁他、十度春深。
数旧梦、剩白团扇底,江花一剪,曾照罗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春夜月·午日次子珍韵》是一首近代诗人樊增祥创作的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对其内容、作者及背景等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作者樊增祥: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他是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精通诗、骈文、词,在近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 作品原文
  • 原文
    镇无聊,琐窗闲炷檀沈。已是黍梦温时,浑未散轻阴。一样斗茶萧寺,算去年花下,不似而今。甚小楼前后,迷藏一晌,没处追寻。微吟秀句,宫罗昨赐,花醑新斟。夺锦年华,偏忆得、楚乡烟水,长耗归心。
  1. 主题分析
  • 怀旧与思乡:樊增祥通过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他在词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午后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自然之美:樊增祥在词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大自然的美丽。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不仅仅是对美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湘春夜月·午日次子珍韵》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情感深厚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现了樊增祥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追求。对于研究中国文学以及历史背景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深入的思考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