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左绵

苍黄星夜报军书,杀贼雄心老未除。
守有何难心贵一,名虽可假胆终虚。
偶闻落叶惊秋暮,惯听悲笳咽晓初。
苦我登陴三百士,风餐露宿半年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左绵》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刘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歌《留别左绵》是清代诗人刘敬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护国军与北洋军激战川南期间,坚守绵阳县城、保护百姓的艰难经历和对三百士民风餐露宿半年余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刘敬的生平以及其作品的特点:

  1. 诗人背景
  • 刘敬(约1830年-1916年),字敬之,号苍黄居士,清代四川人,同光体诗人之一。
  1. 诗歌内容解析
  • 情感表达:《留别左绵》反映了刘敬在战乱期间保城卫民的坚定意志与无奈心情。诗中“守有何难心贵一,名虽可假胆终虚”表达了面对困难时,他依然坚持自己信念的决心。
  • 战争背景:诗中提到“偶闻落叶惊秋暮,惯听悲笳咽晓初”,描述了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听到秋风落叶和悲怆的笳声。
  • 人民生活描述:“苦我登陴三百士,风餐露宿半年余”,描绘了三百士民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1. 文学价值
  • 反映现实:《留别左绵》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1. 后世影响
  • 尽管《留别左绵》不是一首广为人知的著名作品,但它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留别左绵》是清代诗人刘敬的作品,它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战乱时期的生活场景和个人情感体验。虽然它并不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文学作品,但它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