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岂偷仙药,毛华寿竟长。
缺唇还鼓舌,脱距自投荒。
狡拟依坟窟,雄惟视月光。
爰爰夸得意,暇计遇鹰忙。
十二辰诗并序 其四 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辰诗并序》其四《兔》是清代文学家刘天谊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兔子的习性和生活状态。这首诗通过对兔子形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特性及其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这首诗在运用比喻和象征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尔岂偷仙药,毛华寿竟长”通过比喻,赋予了兔子以仙药的象征意义,暗示了兔子虽无仙药般的长生不老,但其生命力旺盛,寿命较长。这种巧妙的比喻,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同时也让读者对兔子有了更生动、直观的认识。
这首诗也反映了刘天谊对动物特性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在“狡拟依坟窟,雄惟视月光”一句中,诗人不仅描述了兔子的行为特征,还揭示了它们的生存策略。兔子选择在坟墓附近活动,可能是因为那里食物资源丰富;而雄兔则常常仰望月光,这可能意味着它们在寻求伴侣或者进行领地宣示。这些细节描写,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刘天谊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记录,更是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在“爰爰夸得意,暇计遇鹰忙”一句中,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尊严,不应被忽视和遗忘。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强调。
《十二辰诗并序》其四《兔》不仅是一首描绘动物特征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比喻、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社会责任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