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辰诗并序 其五 龙

谁遣丹青笔,图形悦叶公。
画成睛未点,耳具窍无聪。
可扰宁神物,难驯实戾虫。
谁云大雄氏,降伏见禅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辰诗并序·其五·龙》是清代诗人刘天谊创作的一首古诗,全诗如下:谁遣丹青笔,图形悦叶公。画成睛未点,耳具窍无聪。可扰宁神物,难驯实戾虫。 这首诗通过描绘龙的形象和特性,表达了诗人对龙的独特见解和情感态度

诗中“谁遣丹青笔”,意味着这幅龙图是由一位有才华的艺术家所绘。他使用了丹青笔,即用颜料和墨汁在宣纸上作画,使得龙的形象栩栩如生。而“图形悦叶公”,则是说这个龙图被绘制出来后,受到了叶公的喜爱,因为叶公本身喜欢龙。叶公好龙的故事出自《列子·黄帝》,原文为:“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这里的叶公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沈诸梁,因为他姓沈又封在州地,所以被称为叶公。

诗中的“画成睛未点”与“耳具窍无聪”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描绘了龙的特性。前者意味着龙的形象已经完成,但眼睛还未被点亮,象征着龙的神秘和威严;后者则是指龙的耳朵上长着很多孔洞,却没有听觉功能,这反映了古代对于龙的传说和想象,以及人们对龙的神秘力量和智慧的敬畏。

“可扰宁神物,难驯实戾虫”则是对龙的双重评价。一方面,龙被视为能够带来安宁和宁静的存在,因为它能够平息人们的烦躁和不安。另一方面,龙也被认为是一种凶猛的生物,难以驯服。这种矛盾的描述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龙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既有对其神秘力量的认可,也有对其潜在危险的警惕。

《十二辰诗并序·其五·龙》不仅是一首描绘龙的诗歌,也是对古人对龙的认识、情感和想象的一种反映。这首诗通过对龙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龙的独特地位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