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云压长空,荒郊风栗冽。
敝裘毛已秃,疲驴骨欲折。
回君何所之,语次气哽咽。
子妇往归宁,一病遂永诀。
淮西有书来,返榇资囊竭。
况有小儿女,呱呱须担挈。
灯昏漏且残,为君中肠结。
麦舟愧古人,惆怅明朝别。
赠车同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车同·其一》是清朝刘青藜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原的悲凉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因战事而不得不分离的无奈和哀伤。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刘青藜,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著称。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被认为是清初时期的重要文学代表之一。
诗歌原文:
痴云压长空,荒郊风栗冽。
敝裘毛已秃,疲驴骨欲折。
回君何所之,语次气哽咽。
子妇往归宁,一病遂永诀。
淮西有书来,返榇资囊竭。
况有小儿女,呱呱须担挈。
灯昏诗歌赏析:《赠车同·其一》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一个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和与家人分离的痛苦。诗中的“痴云”和“荒郊”等词汇,不仅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还体现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切感受。此外,“敝裘毛已秃,疲驴骨欲折”两句则直接描绘了士兵的艰苦生活状态,形象地表达了士兵们在边疆艰苦环境下的生活现状。
主题思想:全诗贯穿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痛苦的深刻描写。通过描述与友人分别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不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艺术手法:刘青藜在创作这首诗时,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化和比喻手法。《痴云压长空,荒郊风栗冽》通过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诗中的“语次气哽咽”,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了人物内心的激动与痛苦,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赠车同·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别离之情的古典诗歌,更是刘青藜艺术才华的体现。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