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对南皮尚书语(甲午)

尚书顾我言,子适日本归。
韩衅初未发,蓄谋非一时。
彼族治战具,其端讵难窥。
觇国能返报,备豫或不迟。
边事坏至此,语次张髯髭。
逡巡仰而对,兹意匪所知。
颇闻列国法,其制有三师。
号为常备者,终岁听指撝。
昼惊若赴敌,宵严若交绥。
其次曰预备,军行乃登陴。
又次为后备,不足则徵之。
朝令夕已发,有类脱兔驰。
中朝实久弛,文武苟以嬉。
寇至纷募兵,械器窳弗治。
近如牙山役,浃月遥相持。
济师数十请,主者莫肯尸。
败我非彼能,灞上真群儿。
尚书试熟念,下走徒嘘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纪对南皮尚书语(甲午)》:文学与历史的交响曲

《纪对南皮尚书语(甲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由清代学者纪昀所撰。此书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价值的文献,记录了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次重要事件。

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其丰富的叙事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纪昀运用流畅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给读者。书中不仅记录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变迁。这种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细节的真实刻画,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从历史角度看,《纪对南皮尚书语(甲午)》提供了大量关于清朝乾隆时期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详细描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此外,书中对于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分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纪对南皮尚书语(甲午)》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不仅传播了古代的诗词歌赋,还融入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诗词部分,至今仍被广泛传唱,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纪对南皮尚书语(甲午)》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