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丙戌年,春风三月时。
驻马樊仲国,渡江恣盘嬉。
背载双葫芦,笑杀襄阳儿。
兴到即野饮,菜花迷大堤。
寻碑万山顶,访古习郁池。
晓探鹿门去,晚度檀溪归。
落日三板船,快泻青琉璃。
苍苍渔梁渡,馀映依山陂。
同袍两三人,今或宰木累。
当年仲宣楼,为我作生期。
城头一挥笔,顷刻千字诗。
瓠落只无用,成就苍髯髭。
风雪满天地,江山寂如遗。
残檠照颜色,小火不上衣。
岂独□倦意,伤怀空自知。
樊城感旧(戊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樊城感旧》是清代诗人郑珍的作品,而非戊戌年所创作的。这首诗的全文如下:忆我丙戌年,春风三月时。驻马樊仲国,渡江恣盘嬉。背载双葫芦,笑杀襄阳儿。
郑珍(1806—1864)是清朝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精通文字音韵之学,对古代宫室冠服制度也有深入研究。郑珍的诗风格奇崛而伤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显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贡献。
《樊城感旧》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和往昔时光的怀念。从诗中“忆我丙戌年,春风三月时”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丙戌年可能是指郑珍个人的某个特殊年份,这个年份在诗中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色彩。诗中的“背载双葫芦,笑杀襄阳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郑珍与友人间的欢畅场景。
郑珍在诗中还提到了“寻碑万山顶,访古习郁池”,这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他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热爱。诗的最后一段,“落日三板船,快泻青琉璃。苍苍渔梁渡,馀映依山陂”等句子,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傍晚景象,给人以平和与宁谧之感。
《樊城感旧》是郑珍晚年时期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他的个人情感世界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岁月的期望,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