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浪滩(戊子)

清浪四十里,独以恶石胜。
上如刀山立,怒挺索人命。
下藏万千剑,欲剚暗中刃。
一刻失要害,立见头腹迸。
舟子八牛力,经过最勇慎。
使篙无空著,目到手即应。
夺人出龙肠,拼身陷坚阵。
神使哑哑叫,乃贺脱陷阱。
旁岸数十家,横舟日伺侦。
但祝估船沉,攘货一呼进。
恃此闻有年,颓茅尚悬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浪滩”是一首描绘沅江四十里险滩景色的诗歌,由清朝诗人张亨甫创作。该诗通过生动的文字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清浪滩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怒势中流劈浪开,蛰龙潜处起惊雷。
    衣冠如故神留像,牙角争雄石骋才。
    乡户几看疲挽运,洪澜何事故奔𬓼。
    炎荒有路天难限。

  2. 诗歌内容

  • 怒势中流劈浪开,蛰龙潜处起惊雷:描述了清浪滩水流湍急、气势磅礴的景象,仿佛蛰伏的龙在暗处突然冲出,引发阵阵惊雷。
  • 衣冠如故神留像,牙角争雄石骋才: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英杰的怀念,同时用石头的尖锐与刚强来形容清浪滩的自然之美。
  • 乡户几看疲挽运,洪澜何事故奔𬓼:反映了当地居民面对滔滔洪水时的无奈与艰辛,以及清浪滩作为天然屏障的重要性。
  • 炎荒有路天难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1. 诗歌风格
  • 形象生动:诗歌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清浪滩的壮丽景象。
  • 情感真挚:诗人对清浪滩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1. 历史背景
  • 地理特征:清浪滩位于沅江四十里处,河水湍急,两岸怪石林立,形成了壮观的河滩景观。
  • 历史文化:历史上,清浪滩曾是商船、木排等重要交通要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1. 艺术价值
  • 语言艺术:诗歌采用了精炼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既有韵律又易于朗读。
  • 意象创造:通过生动的意象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清浪滩》不仅是一首描写沅江四十里险滩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自然崇拜的象征。它不仅展示了清浪滩的自然风貌,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