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烛泪

珊瑚化了,似壶冰凝水。
渐渐盈阶嫩红腻。
尽散烟宫里,话雨窗前天未晓,惜别苦将人替。
镜台斑点点,戏赠檀奴,记取啼痕上鸳被。
手把碧纱笼,便到成灰,也留得零星珠子。
又帘外西风半边吹,怕一样偏心,有人偷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烛泪》是邓潜创作的一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分别时刻的情感状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邓潜(1855-1928),原名维琪,字花溪,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他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四川富顺知县、邛州知州、过班道员。邓潜晚年改名潜,流寓成都,工诗,晚岁才填词。
  2. 诗词原文:珊瑚化了,似壶冰凝水。渐渐盈阶嫩红腻。
    尽散烟宫里。话雨窗前天未晓,惜别苦将人替。
    镜台斑点点,戏赠檀奴,记取啼痕上鸳被。
    手把碧纱笼,便到成灰,也留得零星珠子。
    又帘外西风半边吹,怕一样偏心,有人偷拭。
  3. 诗词赏析:《洞仙歌·烛泪》这首词作以“烛泪”为题,表达了词人对离别时刻的深切感受和对爱人的深情怀念。其中,“珊瑚化了,似壶冰凝水”描绘出一种凄凉的美,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与无奈;“渐渐盈阶嫩红腻。”则生动展现了离别时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累积。整体上,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邓潜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精湛的艺术才华。

邓潜的这首《洞仙歌·烛泪》不仅是一首表达别离情感的经典之作,也是邓潜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邓潜的情感世界和艺术特色,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