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陂塘 曝书

便藏书、也遭天妒,霉痕斑上多少。
篇篇皱作残花片,只待仙蟫餐饱。
烘不了。
且晾遍、风檐摩抚同娇小。
轻潮渐燥。
看暖入签幐,润消芸案,一架夕阳好。
横流世,谁把遗经独抱。
自家间亦非笑。
饥来空晒便便腹,也共案萤枯槁。
书带草。
算只有、不其山下堪娱老。
收成几套,笑叶叶晴窗,蚕丝自缚,新咏又成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买陂塘·曝书》是一首古体诗词

邓潜(约1834年前后在世)是清代诗人,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婉约派的柔情似水,也有豪放派的气吞山河。他的诗作不仅在清代广受欢迎,还受到了后世许多学者和读者的喜爱。

从文学价值上来看,《买陂塘·曝书》展现了邓潜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书籍的珍视。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图书在岁月洗礼下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给人的感慨与思考。这不仅是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知识传承和文化传承的一种尊重。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如“看暖入签幐,润消芸案,一架夕阳好”等句子,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这些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邓潜诗歌中的美学追求。

从情感表达上来看,《买陂塘·曝书》通过对书籍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问的执着。诗中“谁把遗经独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智者那种孤独而坚定的学习态度的赞美与追忆。这不仅是邓潜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这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学问的追求,正是邓潜诗歌中最为突出的主题之一。

从历史背景上看,邓潜所处的时代正值清中期以后,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对于传统学问的重视和对古典文化的继承显得尤为重要。邓潜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其作品往往能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买陂塘·曝书》作为其中的佳作之一,不仅展现了邓潜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

从审美体验上来看,《买陂塘·曝书》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书籍的描述,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诗中的“篇篇皱作残花片,只待仙蟫餐饱”等句子,形象生动,既表现了书籍在岁月侵蚀下的形态变化,又赋予了书籍以生命力和情感色彩。这种通过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艺术的魅力,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买陂塘·曝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它不仅展现了邓潜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近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