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绿毛龟

小家碧玉,出何山何洞。
绿毳茸茸一身拥。
似翠云裘样,青草湖边春水活,一色波痕微动。
千年曾否历,兔角微言,一例如来醒尘梦。
俏影混苔衣,刮不成毡,合留作坡仙清供。
笑夫婿何须嫁金龟,配倒挂桐花,可人么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绿毛龟》是邓潜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珍稀而美丽的绿毛龟的赞美。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洞仙歌·绿毛龟》是清朝贵州贵筑县人邓潜(原名维琪)的作品。邓潜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是清代进士出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后,因故流寓成都,晚年才转而填词。此词创作于邓潜流寓成都期间,通过描绘绿毛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珍视之情。

  2. 词作原文:《洞仙歌·绿毛龟》:小家碧玉,出何山何洞。绿毳茸茸一身拥。似翠云裘样,青草湖边春水活,一色波痕微动。千年曾否历,兔角微言,一例如来醒尘梦。俏影混苔衣,刮不成毡,合留作坡仙清供。笑夫婿何须嫁金龟,配倒挂桐花,可人么凤。

  3. 艺术特色:《洞仙歌·绿毛龟》作为邓潜的诗词创作,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 形象生动:词中通过对绿毛龟的细致描绘,使其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
  • 意象独特:以“翠云裘”和“青草湖”等自然景物为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
  • 情感丰富:通过对绿毛龟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敬畏与热爱。
  1. 文化价值:《洞仙歌·绿毛龟》不仅在文学领域有其独特的价值,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尊重。此外,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影响与评价:邓潜的其他作品,如《牟珠词》一卷,也是其文学创作的代表。这些作品在艺术表现和思想深度上都展现了邓潜的高超技巧和深厚功底。邓潜的词作在晚清末年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成为后世学习借鉴的典范。

《洞仙歌·绿毛龟》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