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秋华 白秋海棠

若有人兮,把秋魂化出,瑶姬前世。
风影露华,依然淡妆如此。
惺惺自惜惺惺,为谁渍盈盈珠泪。
相思未相逢,便滴晶奁成水。
红韵对君洗。
恁铅华断了,藐姑心事。
欲叩素娥清净,送它何地。
凉宵试拂银筝,定唱入雪儿歌里。
仙子。
月明中碧城十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惜秋华·白秋海棠》是清代诗人黄燮清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秋海棠细腻、深沉的情感与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黄燮清(1805年—1864年),字韵珊,号吟香诗航主人,浙江海盐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晚年曾官为县令,一生不得志。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其诗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倦态惺忪,向雕栏艳糁,红妆微褪。薄醉乍醒,娟娟另饶丰韵。无端碎却秋心,正一片雨陪烟衬。空阶,梦魂凉、又是疏蛩几阵。芳影弄娇嫩,背墙阴睡起,西风扶隐。幽媚自怜,思妇泪痕还晕。簪来细贴云鬓,怕添了、玉钗离恨。残粉,付徐娘、断肠诗本。
  • 翻译:在倦怠的状态下,我对着雕花栏杆上的艳丽花朵,妆容已经微微褪色。酒意未消,醒来时仍显得十分妩媚。突然被一阵秋风打碎了我的秋天心情,正是一片秋雨和烟雾相伴。孤独地坐在空荡的台阶上,梦中的灵魂感到清凉,又听到几只蟋蟀在叫唤。她的背影映在墙上,从墙边走出,西风吹拂着她。她身上散发出的幽雅让人怜爱,她的泪痕还在脸上晕染。她小心翼翼地将发簪插到云鬓上,害怕这会增加她因玉钗而引起的离别之恨。最后,她轻轻地将残妆付于他人,让那断肠的诗句得以留存。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黄燮清在此词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秋海棠的深深眷恋之情。他通过对秋海棠的赞美,隐喻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
  • 象征意义:秋海棠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常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黄燮清借此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 艺术手法:此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整首词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黄燮清生活在清朝晚期,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 个人经历:黄燮清一生中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最终担任过地方官职但未能施展抱负。这些生活经历使得他的诗词中蕴含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色彩。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文化传承:赵熙的《惜秋华·白秋海棠》不仅继承了黄燮清诗歌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融入了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这种跨时代的文学创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艺术鉴赏:该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

通过上述内容的详细阐述可以发现,《惜秋华·白秋海棠》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作,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的载体。它以秋海棠这一植物为媒介,折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