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何樊圃

何生天下士,逸气凌太虚。
心随鸿蒙游,家傍湖海居。
才大不可降,入世憎拘迂。
偶然涉技术,管郭遂并驱。
胸罗山川秘,手握造化枢。
平生仁智情,藉此聊发摅。
豪吟愁愤中,纵饮衰病馀。
去吴四十年,作客来乡闾。
余昔飘忽别,再见悲喜俱。
虽对须鬓改,未觉肺腑殊。
往事空郁积,古风久沦胥。
流萍须臾聚,逝水昼夜输。
恒恐宇宙狭,未易容此躯。
茫茫吴越间,岂乏幽遐区。
凭君语山灵,为我开云衢。
大地何处避,诸缘倘自疏。
棼丝断婚嫁,急景收桑榆。
薇枯紫芝长,偕往无趑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何樊圃》是一首由赵执信创作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赵执信作为进士,在京城任职期间,偶然与同乡何樊圃相遇,于是写下这首诗赠予好友。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内容:

  1. 诗的作者: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山东益都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还著有《饴山堂集》《声调谱》等作品,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

  2. 诗歌内容概述

  • 诗的开篇“何生天下士,逸气凌太虚”,描述了何樊圃的才情非凡,其气质超凡脱俗,仿佛超越了尘世。
  • “心随鸿蒙游,家傍湖海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何樊圃的胸怀与志向,他的心境如同遨游于天地之间,其生活环境亦如诗中所写,靠近湖海之地。
  • “才大不可降,入世憎拘迂”表达了诗人对何樊圃才华的敬佩,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束缚的不屑。
  • “偶然涉技术,管郭遂并驱”则描绘了何樊圃偶尔涉足世事,却能在其中游刃有余,与世无争。
  • “胸罗山川秘,手握造化枢”展现了何樊圃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掌控能力。
  • “平生仁智情,藉此聊发摅”则是说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 “豪吟愁愤中,纵饮衰病馀”反映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坎坷与无奈,以及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与释放。
  • “去吴四十年,作客来乡闾”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 “余昔飘忽别,再见悲喜俱”回忆了两人分别的场景,既有悲伤也有欣喜。
  • “虽对须鬓改,未觉肺腑殊”虽然岁月在变,但诗人对朋友的感情并未改变。
  • “往事空郁积,古风久沦胥”回顾了过去的一些往事,感叹时光流逝。
  • “流萍须臾聚,逝水昼夜输”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其流逝。
  • “恒恐宇宙狭,未易容此躯”表达了诗人对于广阔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担忧。
  • “茫茫吴越间,岂乏幽遐区”暗示了吴越地区的广袤与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山水、宇宙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结构上,全诗分为上下两段,首段描绘了友人的外貌和气质,次段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祝愿。
  1. 诗歌的历史影响
  • 《赠何樊圃》作为一首清初时期的诗词,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为后来的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赠何樊圃》不仅是赵执信表达友情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对于喜欢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