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指榆水,晚阴山雨来。
前村一点火,倦客意悠哉。
犹隔数峰远,还从深树回。
暗中闻犬吠,始见竹篱开。
获鹿至井陉道中三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获鹿至井陉道中三首 其二”是清代王士禛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清代顺治十五年,当时王士禛作为进士被授官刑部尚书,但因事遭革职。
诗歌原文如下:
驱马指榆水,晚阴山雨来。
前村一点火,倦客意悠哉。
犹隔数峰远,还从深树回。
暗中闻犬吠,始见竹篱开。
“驱马指榆水,晚阴山雨来”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景象,诗人骑马指向榆水,周围笼罩在暮色和雨气之中。这里的“晚阴山雨来”不仅传达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体现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前村一点火,倦客意悠哉”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途中小村庄的好奇与期待。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更透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犹隔数峰远,还从深树回。”则展现了一种更为深远和静谧的空间感,通过“还从深树回”这样的细节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行走在深林中的孤独和沉思。
“暗中闻犬吠,始见竹篱开”这一转折,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生动的场景,通过暗夜中隐约传来的犬吠声,诗人终于看到了家门附近的竹篱笆,这种由远及近的变化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温馨和安宁的感觉。
《获鹿至井陉道中三首 其二》是一首表现诗人旅途中所感所思的诗歌。通过对黄昏景色的描绘、对村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归乡路上的感受的表达,王士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旅程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