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重阳

一溪野水,满山落叶,晓郭寒烟初透。
前宵风雨昨宵阴,才画出、今朝重九。
红萸结佩,乌菱佐盏,独自浅斟杯酒。
黄花瘦总似当年,算我比、当年还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重阳》是赵庆熹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重阳节的独特感悟和深沉的情感。下面将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内容特点及文化意蕴:

  1. 创作背景
  • 赵庆熹的生平与成就:赵庆熹(1792—1847),字秋舱,仁和(今属杭州)人,是一位清代诗人。卒后,吴苹香女士手定其词曲稿,刊成了《香消酒醒词》《香消酒醒曲》各一卷。这说明他生前就有着较高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声誉。
  • 词作的流传情况:《鹊桥仙·重阳》是赵庆熹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人生感慨的独特表达。
  1. 内容特点
  • 意象描绘:词中“一溪野水,满山落叶”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 情感流露:通过对重阳节日的自然描写,词人抒发了自己对于时光流转、生命衰老的感慨。“黄花瘦总似当年,算我比当年还瘦”一句,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忧虑。
  • 艺术手法:“红萸结佩,乌菱佐盏,独自浅斟杯酒”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描绘了节令风俗,也体现了词人自我安慰和孤独感伤的心态。
  1. 文化意蕴
  • 节日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多彩,而重阳节作为九九重阳的高峰,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鹊桥仙·重阳》中的节令描写,不仅是对节日氛围的真实还原,也是对传统节俗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 人生哲学: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词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无常的哲思。这种哲学思考,使得这首词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鹊桥仙·重阳》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份蕴含深邃文化意蕴和丰富情感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诗词在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