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五

秋在台城路。
听吴娘、小楼低唱,萧萧暮雨。
画里帘波丁字水,每忆垂杨一树。
逐落叶、随风飘舞,南北东西行万里,对河山、漂泊犹如故。
谁耐写、别人处。
能诗司马吾家住,记泥墙钗痕墨沈,昔年曾获。
不道河楼留雪爪,又惹宝鸿相诉。
邀笛奏、王郎新谱。
我或前身据床客,踏荒烟、曾表桓公墓。
历寒食、又三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其十五》是清朝文人蒋士铨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蒋士铨通过精湛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将个人的遭遇与时代的沧桑巧妙结合,创作出了这首传世之作。下面对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蒋士铨(1625年~1705年),字心远,号清江,又号钟陵逸史,江西铅山人。他是清朝前期的文学家、戏曲作家,以词曲著称,尤其擅长戏曲创作。
  • 文学成就:蒋氏在戏曲方面有突出贡献,代表作如《四喜记》、《十错认》等。他也是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 作品原文及译文注释
  • 诗歌原文:秋在台城路。听吴娘、小楼低唱,萧萧暮雨。画里帘波丁字水,每忆垂杨一树。逐落叶、随风飘舞,南北东西行万里,对河山、漂泊犹如故。谁耐写、别人处。能诗司马吾家住,记泥墙钗痕墨沈,昔年曾获。
  • 翻译:《贺新郎·其十五》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象及个人身世的抒情长调。诗人通过对吴地女子的描写,抒发了自身的漂泊之感。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蒋士铨在这首诗中,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示了他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的“秋在台城路”,暗示着诗人身处异地、思乡情深。
  • 艺术特色:此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它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萧萧暮雨”、“落叶随风飘舞”,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浓厚的秋意,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此外,诗中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显示了蒋士铨深厚的文学功底。
  1. 评析
  • 历史背景:作为清代初期的文人,蒋士铨的生活与思想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贺新郎·其十五》的创作背景复杂,既有个人身世的无奈,也有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映。
  • 影响评价:此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同时,它也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贺新郎·其十五》不仅是蒋士铨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更是清代早期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的生动映射。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社会大潮中的生存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