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台城路。
听吴娘、小楼低唱,萧萧暮雨。
画里帘波丁字水,每忆垂杨一树。
逐落叶、随风飘舞,南北东西行万里,对河山、漂泊犹如故。
谁耐写、别人处。
能诗司马吾家住,记泥墙钗痕墨沈,昔年曾获。
不道河楼留雪爪,又惹宝鸿相诉。
邀笛奏、王郎新谱。
我或前身据床客,踏荒烟、曾表桓公墓。
历寒食、又三度。

诗句翻译和赏析

秋在台城路。
听吴娘、小楼低唱,萧萧暮雨。
画里帘波丁字水,每忆垂杨一树。
逐落叶、随风飘舞,南北东西行万里,对河山、漂泊犹如故。
谁耐写、别人处。
能诗司马吾家住,记泥墙钗痕墨沈,昔年曾获。
不道河楼留雪爪,又惹宝鸿相诉。
邀笛奏、王郎新谱。
我或前身据床客,踏荒烟、曾表桓公墓。
历寒食、又三度。

注释与赏析:

  • “秋在台城路”: 描述秋天的气息在台城路上弥漫。
  • “听吴娘、小楼低唱,萧萧暮雨”: 听着吴地女子在小楼上轻声低唱,伴随着萧萧的暮雨声。
  • “画里帘波丁字水”: 如同一幅画中,帘幕上的波浪像“丁”字形的水。
  • “每忆垂杨一树”: 每当想起那柳树,就会想起那逝去的时光。
  • “逐落叶、随风飘舞”: 就像落叶一样,随风飘舞。
  • “南北东西行万里,对河山、漂泊犹如故”: 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祖国的山河,都会感到仿佛已经去过那里一样。
  • “谁耐写、别人处”: 谁能写得出来,只有我自己知道。
  • “能诗司马吾家住,记泥墙钗痕墨沈,昔年曾获”: 我曾在家乡有能写诗的司马之才,记得家里的墙壁上还留着她留下的钗痕和墨迹。
  • “不道河楼留雪爪,又惹宝鸿相诉”: 不知道河楼留下了多少只雪白的爪印,又引来了宝鸿向它诉说。
  • “邀笛奏、王郎新谱”: 邀请笛子演奏新的乐曲。
  • “我或前身据床客,踏荒烟、曾表桓公墓”: 或许我曾经是那个坐在床边的人,踏遍了荒凉的烟雾之中,曾经为桓公守过坟墓。
  • “历寒食、又三度”: 经历了寒食节,又度过了三次。

译文:

秋意正浓时,我独自走在台城的古路上。耳边传来吴地女子在小楼里轻声低唱,伴随着萧萧暮雨声。仿佛置身于一幅画中,帘幕上的波浪宛如丁字形的水流。每当我想起那棵孤独的柳树,都会感慨万分。我随风飘舞的落叶,似乎在告诉世人,无论走到哪里,面对国家的山河,我都会感到像是已经走过那样的地方。谁能写出如此深沉的情感,只有我自己清楚。我在家乡的时候,有能写诗的才能,记得家里的墙壁上有她遗留的钗痕和墨迹,那是她过去生活的痕迹。我不知道河楼留下了多少只雪白的爪印,又引来了宝鸿向它诉说。我邀请笛子为我演奏新的乐曲。或许我曾经是那个坐在床边的人,踏遍了荒凉的烟雾之中,曾经为桓公守过坟墓。历经寒食节,我又度过了三度寒食时节。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在台城路上漫步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和国家深深的眷恋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感,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