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几昏昏,却又是、困人天气。
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
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
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
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
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
听饧箫,社鼓一声声,春如是。
【注释】
伏几昏昏:伏在几案上,昏昏欲睡。
飞花庭院:飘落的花瓣。
落红铺砌:落花铺满院落。
药鼎声微窗转日:药炉中的药气微弱,窗外日光转暖。
茶烟风软帘垂地:茶烟随风轻摇,帘子低垂下来。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抱着新近的忧愁,扶着病体登上台阶。
无情思:没有思念之情。
堤上柳,鹅黄腻:堤上的柳树嫩绿如鹅黄色,颜色滋润。
堤下涧,鱼鳞细:堤下的河水清澈见底,像鱼儿鳞片一样细腻。
掩映出,芳胜宛转:掩映着美丽的景色,宛然转动着美的形象。
荷锄人至:拿着农具的人走来了。
学稼难耕归去图:想要学习耕作,却很难实现回家的愿景。
浮家悔识饥来字:漂泊无依,后悔没有学会识别饥饿时的食物。
听饧箫,社鼓一声声:聆听糖葫芦箫声和社祭的鼓声。
春如是:如此美好的春天。
【赏析】
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满江红”为宋代词牌名,本调共六十七首。这首《十六首》是其中的第十四首。
“伏几昏昏,却又是、困人天气。”写词人在病中慵懒地坐在书桌前,又是一个让人感到疲倦的阴雨天。“伏几”是倚着书案,坐着读书的意思;“昏昏”,形容昏昧的样子;“困人天气”,指使人感到疲惫不堪的天气。这句词写出了词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心情。
“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写词人忍受着寒冷的天气,看着飞花和落红覆盖在院子里的情景。飞花和落红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写词人正在煮药,窗外的阳光逐渐转暖。茶叶的香气随着风吹拂过来,帘子也随风轻轻垂下。这句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室内画面,展现了词人在家中静心养病的场景。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写词人抱着新的愁绪,扶着病弱的身体登上了台阶。这里“无情思”可以理解为没有思念之情,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思念的对象。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描述堤上柳树的颜色鲜艳如同鹅黄色,堤下的小溪水清澈透明就像鱼鳞一样细腻。这句词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描写花朵掩映着美景,仿佛在转动着美丽的姿态,有人拿着农具走过来了。这句词描绘了一幅劳作的人们经过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
“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学稼”是指学习耕种的技能,“耕”是指耕种土地;“归去图”可以理解为回家的愿望或者计划;“浮家”是指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饥来字”可以理解为饥饿时的食物。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想要学习耕种技能,但生活条件却让他难以实现回家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
“听饧箫,社鼓一声声。”听到糖葫芦箫声和社祭的鼓声,这里“饧箫”是一种吹奏乐器,声音悠扬动听;“社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声音洪亮激昂。这句词描绘了热闹的节日场景,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春如是。”结尾处以“春如是”作结,意味着春天如此美好。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赞美和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