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十一

离奇夭矫,借怪树、为门天然圭宝。
中有乔松,前代物、阅历几何人寿。
碧盖盘空,枯筋穴地,白雨苍皮溜。
树犹如此,主人门第应旧。
怎奈屋少楼台,地无丘壑,拳石差堪漱。
么鸟争含,红雨坠、万点朱樱如豆。
露井寻诗,平台啜茗,香染荀家袖。
斜阳归去,郁然回首深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其十》是清代诗人蒋士铨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棵乔松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其坚韧不拔生命力的敬畏。下面是具体介绍:

  1. 诗词原文
    离奇夭矫,借怪树、为门天然圭宝。
    中有乔松,前代物、阅历几何人寿。
    碧盖盘空,枯筋穴地,白雨苍皮溜。

  2. 诗词鉴赏

  • 自然美景的颂扬:《念奴娇·其十》通过描写“乔松”,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追求,也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 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诗句“中有乔松,前代物、阅历几何人寿”表达了对这棵千年古树生命力的敬畏。千年树木的沧桑和岁月的沉淀,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诗中“屋少楼台,地无丘壑,拳石差堪漱。”反映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心境。虽然周围的环境简朴,没有高楼大厦或山川湖泊,但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一种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 象征意义的丰富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往往被视为有灵性的生灵,它们的生长、衰老乃至死亡都承载着某种哲理。诗人通过对“乔松”的描述,不仅赞美了它的美丽,更赋予了它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内涵。
  1. 创作背景与影响
  • 蒋士铨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为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或者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反映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 这首诗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与之共鸣的情感体验。

《念奴娇·其十》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风光的美丽诗词,更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的作品。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也能从中领悟到关于生命、自然和人生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