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三

赐书能记,论才华、岂丑中郎之女。
不放龙门,成谤史、留得班昭何取。
一种伤心,几番隐恨,诗在谁怜汝。
桃花庙侧,试拉息妫同语。
可惜今古佳人,泰山一死,天不寻常许。
我过明妃,青冢畔、著帽黄沙如雨。
霜压盘雕,风吹病马,出塞悲行旅。
亏他银甲,边声细细弹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 其三》是清代戏曲家蒋士铨的一首词作。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还展示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以下是对该词及其背景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蒋士铨(1725年8月9日—1784年2月6日),字心余,一字苕生,号清容,晚号藏园、退庵居士,浙江绍兴人,清朝文学家、戏曲家,江右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蒋士铨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
  2. 作品原文:《念奴娇 二十六首 其三》赐书能记,论才华、岂丑中郎之女。不放龙门,成谤史、留得班昭何取。一种伤心,几番隐恨,诗在谁怜汝。桃花庙侧,试拉息妫同语。可惜今古佳人,泰山一死,天不寻常许。我过明妃,青冢畔、著帽黄沙如雨。霜压盘雕,风摇落索,犹有当时明月。
  3. 创作背景:据记载,《念奴娇 二十六首 其三》创作于乾隆年间,具体时间不详。该词可能是蒋士铨在游历江南时所作,通过对古代美人的怀念,抒发了他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4. 词作主题:该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才女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比古今佳人的遭遇,展现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念奴娇 二十六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蒋士铨的艺术成就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