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三 (1908)

靡靡古今愁。
思念悠悠。
人亡国瘁负前修。
难得葬身埋骨处,寻个仙洲。
明月恰当头。
风景清幽。
种瓜待老故时候。
恩爱觉来都是幻,遑论雠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浪淘沙慢”,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词牌名。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以其简洁明快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受到广泛喜爱。关于《浪淘沙·其三》,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表达和独特艺术特色的文学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据记载,《浪淘沙·其三》的作者是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其豪放、清新、细腻的风格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浪淘沙 其三 (1908)》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1.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汴水和淮河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诗句“汴水东流虎眼文”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动态美,而“清淮晓色鸭头春”则展现了清晨淮河的美丽景色,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结尾的“渡却人间多少人”更是寓意深远,暗示着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人被时间的洪流所冲刷。

  2. 艺术特点: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例如,他巧妙地使用了象征和隐喻,如将河水比作“虎眼文”,既形容了河水波纹的细腻,也象征着历史的深邃与复杂。此外,他还善于用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

  3. 文化意义:作为一首反映历史和文化的作品,《浪淘沙·其三》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文化背景的重要资料。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三》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也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上具有重要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阅读这首作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