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其三 (1908)

思君情比洞庭深。
谈笑隔年心。
当时城郭,几回风景,零落剩花阴。
拚将身与陆俱沉。
踪也渺难寻。
借问阿谁堪作伴,一螺艇,与渔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白并非《少年游 其三》的作者,而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少年游 其三》是一首由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词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因排行第七,故又称为柳七、柳三变等,北宋时期的词人,与晏殊、欧阳修并称“晏欧柳”。他的词作以婉约派风格著称,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1. 词作原文
  • “少年行三首·其三”由宋代词人柳永所作,原文如下:
    盛唐-李白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骄矜自言不可有 …
  1. 作品赏析
  • 此词通过对淮南少年游侠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侠客文化的特点。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形象地描绘了游侠豪放不羁的形象。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则反映了游侠们的社交生活和享乐方式。
  • 词中还体现了少年侠客们的勇气和正义感,即使报仇千里如咫尺,也毫不畏惧,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这些描述都深刻揭示了古代侠客文化的精神内涵。

柳永的《少年游 其三》不仅是一篇描写游侠生活的词作,也是一首充满激情与侠义精神的作品。通过对其词作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