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乙巳早春过吴门作

帆色新年,又轻约、水枕春寒同载。
堤上沽酒,人家湘梅已先卖。
斜照傍、红楼未启,惜犹护、一层芳霭。
趁燕裙归,调鹦槛远,尘梦都改。
悄弹指、闲立平沙,更吹绿吴波缓衣带。
堪笑天涯踪迹,有垂杨相待。
人意与、东风是客,洗软香、雨际烟外。
且听钟度枫桥,旧情如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琵琶仙·乙巳早春过吴门作”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作品。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以咏叹自然景色见长,尤其是对江南水乡的描绘,更是别具一格。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标注为“乙巳”,即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这一年,厉鹗在吴门(今江苏苏州一带)度过早春时节,因此写下了这首《琵琶仙》。诗中不仅描绘了江南早春的美景,还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诗的内容描述了春天到来时的景象:新年帆影摇曳,轻约着与水相伴的春寒;堤上沽酒的人们,湘梅已经提前出售。斜照傍红楼未启,似乎还在保护着那一层淡淡的芳霭。诗人趁燕裙归调鹦槛远,尘梦都改。悄弹指、闲立平沙,更吹绿吴波缓衣带。堪笑天涯踪迹,有垂杨相待,人意与东风是客。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仿佛能够体会到诗人在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之际,站在岸边,遥望着远方,内心的感慨与期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

《琵琶仙·乙巳早春过吴门作》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代诗歌,它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展现了厉鹗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是研究清代文学和江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