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焦山信宿石壁庵二首 其二

成连去我久,清兴窈如昨。
来逢海月明,遂践携琴约。
淙淙水鸣弦,心手两无着。
馀音入风林,坐使衣裳薄。
夜分江婓悲,古调久不作。
行将遍名山,远梦接衡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它由郑燮所作,内容为:
焦山信宿石壁庵,
梦向云中访戴安。
一自钟声春雨夜,
不知身在古扬州。
赏析: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详,但从诗题来看,此诗当是郑燮晚年隐居于扬州时的作品。
《重游焦山信宿石壁庵二首》是郑燮晚年居扬州期间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前两首已作介绍,这里再对第二首进行解读。
第一首“焦山信宿石壁庵”中的“焦山”指位于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的焦山寺,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唐代改名为“栖霞禅寺”。而“信宿”则是指住宿一夜的意思,所以整句的意思是:在栖霞禅寺住上一个夜晚。
第二首中的“信宿”与第一首中的“信宿”意思相同,都是说在栖霞禅寺住了一夜;而“石壁庵”是指栖霞禅寺旁的一座小寺庙,因墙壁多石而得名,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
第二首中的“梦向云中访戴安”中的“戴安”是指东晋时期的文人、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他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田园,后来写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其中描述了他在桃花林中遇见渔人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官场黑暗、世态炎凉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一自钟声春雨夜”,这里的“钟声”可能是指栖霞禅寺的钟声,因为钟声通常在清晨或傍晚时分响起,而在春雨夜晚,人们可能会被雨水打湿而无法听见钟声,所以这里可以理解为:自从春雨之夜以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见过钟声了。第四句“不知身在古扬州”中的“古扬州”应该是指现在的扬州市,因为古代的扬州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历史遗迹,如瘦西湖、个园等。而这里作者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这个曾经繁华而又如今沉寂的城市的怀念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