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连去我久,清兴窈如昨。
来逢海月明,遂践携琴约。
淙淙水鸣弦,心手两无着。
馀音入风林,坐使衣裳薄。
夜分江婓悲,古调久不作。
行将遍名山,远梦接衡霍。
【注释】
信宿:住宿一晚。石壁庵:位于焦山南麓,晋代道士孙登隐居处。
窈:深远。清兴:闲适的兴致。
海月明:指月光明亮如海。
遂:于是。践:实践、实行。约:约定。
淙淙:水流声。
无着:没有牵挂。
馀音:余韵。风林:指山林。
坐使:因此使……。
婓(zhōu):忧愁。古调:指古代的音乐。
行将:即将。名山:有名的山水。
衡霍:衡州、霍州一带,即今湖南衡阳一带,是屈原放逐之地。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诗人游览焦山归来时重游石壁庵的感受。
首句“成连去我久”,写与石壁庵主人相别之久。成连,传说中的一位隐士,传说他弹琴而作《阳阿》、《列风》二操。这里以成连自比,说自己自从离开石壁庵后,就再也没有弹过琴了。
次句“清兴窈如昨”,写自己重游石壁庵时的闲适心情。意思是说,尽管自己离开石壁庵已久,但在这里仍然可以领略到那幽深的意境,感到它依然像从前一样清幽恬静。“窈”字用得十分传神,把那种深不可测的意境写得惟妙惟肖,让人读来心旷神怡。
三句“来逢海月明”,“海月”即海上明月,这里借景抒情,写自己来到这里时看到的景象。“遂践携琴约”,意思是说,自己按照与石壁庵主人所定的“携琴约”来到这里,实现了当年的约定,这使诗人感到非常高兴。“遂践”二字,既表现了诗人重游时的高兴心情,又写出了诗人重访旧地的那份喜悦和兴奋之情。
四句“淙淙水鸣弦”,写在石壁庵中听到流水的声音。“淙淙”是水流声,用声音来表现流水,形象生动,给人以美感。“心手两无着”,意思是说,自己在这里弹琴唱歌,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完全忘记了世俗的烦恼,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心手两无着”不仅表现了诗人此时心境的宁静,而且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五、六两句“馀音入风林,坐使衣裳薄”,写在石壁庵中听到美妙的乐曲而引起的联想。意思是说,听到美妙的乐声,使整个山林都为之动容,自己也因此而感到身上的衣服变得单薄起来。这两句既写出了自己听到美妙乐曲时的激动心情,也表现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坐使”二字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听曲时的陶醉和愉悦之情。
七、八句“夜分江婓悲,古调久不作”,写诗人夜宿石壁庵时的情景。“夜分”即深夜,意思是说夜已很深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感到悲伤。“古调久不作”则是诗人抒发感慨之言,意思是说自从离家以后,就没有再听到过这样美妙的乐曲了,现在竟然在这荒僻的山村里听到了,不禁感叹不已。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两句“行将遍名山,远梦接衡霍”,“行将”即即将要去做某件事情;“衡霍”,即衡州、霍州一带。意思是说,即将要到各处去游览名山了,而那些遥远的梦境也会随之而来,仿佛随时都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显示出了他胸怀大志、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描写自己在石壁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也反映出了他对音乐的钟爱和追求。全诗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