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以宁斋中观苏汉臣扫象图

西域乘象利战攻,南越贡象趋华风。
赵家山河巳幅裂,欲图王会谁能同。
当年明禋教车象,象院驱来列成两。
开封苏郎设色殊,写出突过阎令上。
贝多树㡳风泠泠,蛮奴驭象唯使令。
黏香似是孔雀帚,泻水但用频伽瓶。
高僧侍者状奇诡,作礼蕃王喻微旨。
蹴踏能将大力驯,扫除不使纤尘累。
西域之象南越无,六牙四足莲花敷。
画院良工具深意,调服强敌如斯夫。
君家此图传自昔,仍在钱唐睹奇迹。
裁诗复共小低头,香断空斋山月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以宁斋中观苏汉臣扫象图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西域乘象和南越贡象的历史场景,展现了古代战争与和平的壮丽画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乾隆元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后无意仕进,专心著述。
  • 创作时间: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根据诗文内容,可推知其创作时间大致在清朝晚期。
  1. 诗歌原文
  • 西域乘象利战攻:描述了西域地区因乘象作战而闻名,展示了当时的军事优势。
  • 南越贡象趋华风:南越国向中原王朝进贡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 赵家山河巳幅裂:暗示了赵家的疆土已经支离破碎,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的忧虑。
  • 欲图王会谁能同:表达了想要联合起来对抗强敌的愿望,却无人能实现。
  • 当年明禋教车象:提到了历史上明帝时期的祭祀活动,以及教车象的盛事。
  • 象院驱来列成两:描述了象院中的大象被驱赶出来,形成队列。
  1. 艺术手法
  • 设色描绘:诗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象的形象,如“贝多树底风泠泠”,生动地表现了大象的特征和动态。
  • 象征意义:大象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权力和威严,诗中大象的描绘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 意境营造:整首诗歌通过对古代历史和现状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的变迁感。
  1. 文学价值
  • 历史研究价值:作为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历史事件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艺术欣赏价值:诗歌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 思想深度:诗中蕴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和平与战争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

《金以宁斋中观苏汉臣扫象图》是一首集历史、艺术和哲学于一体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见解,也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思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