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溪上巢玩月

卧具寄闲房,溪响无时空。
童子香自焚,幽夕起禅讽。
门开微月色,潺湲正堪弄。
月午山风来,萧萧松影动。
鸟栖涧户春,雪护峰腰冻。
此时共林僧,忘言亦无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宿溪上巢玩月》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描绘了中秋夜月下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闲适心情。诗中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宁静的夜晚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卧具寄闲房,溪响无时空。
    童子香自焚,幽夕起禅讽。
    门开微月色,潺湲正堪弄。
    月午山风来,萧萧松影动。
    鸟栖涧户春,雪护峰腰冻。
    此时共林僧,忘言亦无梦。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人以“溪上”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他描述了溪水潺潺的声音、明月洒下的微光,以及夜晚山间松树的影子,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闲适心情。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一种平和与超然,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淡薄态度。
  • 哲理内涵:虽然这首诗更偏向于描写自然之美,但其中隐含的哲理性内涵也值得深思。诗中提到的“忘言亦无梦”,可能寓意着诗人在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解放的过程中达到了某种境界。
  1. 创作背景
  • 作者许浑:许浑(约791年—858年)字用晦,一字仲文,晚号东湖居士,祖籍安州安陆(今属湖北),后迁居荥阳(今河南郑州一带),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写景状物,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时代背景:《夜宿溪上巢玩月》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创作的灵感。
  1. 文化影响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整个画面生动活泼,富有诗意。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

《夜宿溪上巢玩月》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作品,人们可以窥见唐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