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客舍夜雨

十日秋来九风雨,田家客子同煎烦。
莎鸡湿语此时壁,水鹤夜啼何处村。
石曼卿已卜亲窆,许元度将为弟婚。
依依顾影在千里,想得家人灯下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扬州客舍夜雨》是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诗,创作于康熙五十九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扬州客舍景象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孤独感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历史背景进行介绍:

  1. 诗歌内容
  • 秋雨与农事:诗中开头“十日秋来九风雨”,描述了连日来的秋雨给农民带来的不便。
  • 生活场景:描写了客舍中的日常生活情景,如“莎鸡湿语此时壁,水鹤夜啼何处村”,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1. 风格特点
  • 意境营造:厉鹗善于通过景物描绘营造深远的意境。在《扬州客舍夜雨》中,他利用自然景观和人物动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 情感抒发:诗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无奈。
  1. 历史背景
  • 作者生平: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前后,厉鹗曾在扬州担任官职,这段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体验并记录当地的生活状态和风土人情。
  • 作品影响:厉鹗的作品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世推崇。尽管生活在清朝中期的稳定时期,但其作品中仍能感受到一股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

《扬州客舍夜雨》不仅展示了厉鹗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阅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坚韧和执着。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