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镇西厅许清贵司马

果否西疆此扼喉,东旋策骑偶停休。
放衙吏役闲于鹤,待食兵民瘦似鸠。
报国有心时转逆,辞官无计老还留。
归来万里君恩重,却笑书生亦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镇西厅许清贵司马》是清代诗人雷以諴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文人的心境。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雷以諴:字鹤皋,湖北咸宁人。在道光三年中进士,累擢为奉天府府丞。
  • 生平经历:咸丰年间,雷以諴因太平军攻破扬州而自请从军,担任刑部侍郎帮办军务,参与江北地区的战事。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果否西疆此扼喉,东旋策骑偶停休。放衙吏役闲于鹤,待食兵民瘦似鸠。报国有心时转逆,辞官无计老还留。归来万里君恩重,却笑书生亦白头。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厚。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放衙”、“待食”等生活细节,反映出战乱时期普通官员的困境与无奈;而“报国无门”则表达了一种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悲凉情绪。
  • 文化意义:作为清朝的诗人,雷以諴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他的诗作,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面貌。
  1. 创作背景
  • 战争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 个人经历:雷以諴本人在战争中也曾一度投身军旅,亲历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动荡。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如诗中的“鹤”和“鸠”等自然意象,既增添了诗意又暗合了战乱中百姓的苦难。
  • 对比手法:通过描写官员的安逸与士兵的艰苦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矛盾。
  1. 文化影响
  • 后世评价:《留别镇西厅许清贵司马》因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
  • 教育意义:作为古代诗词的代表之一,该诗对今天的文学教育和历史文化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留别镇西厅许清贵司马》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历史的见证。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还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