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太平世界,年少夫妻,诗酒负微名,争夸才子佳人双修福慧;
可怜环佩归来,画图省识,音容成永诀,此后月中霜里自去扶持。
挽妻 其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妻·其八》是清代诗人杨圻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对年少夫妻的恩爱情深以及最终因战乱分离的痛苦。下面,将通过这首诗来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作者和主题:
诗歌历史背景:杨圻创作的《挽妻·其八》创作于清朝末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从诗中的“忆昔太平世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可能经历了某种程度的和平或繁荣状态,然而随着战乱的爆发,这种平静被打破。诗中的“环佩归来”与“月中霜里自去扶持”,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作者生平:杨圻(约1850年—1893年),字子寿,号石屏老人,是晚清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杨圻擅长诗词,尤其以写景抒情的小令见长,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挽妻·其八》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及其对个人情感的冲击。
诗歌主题探讨:在《挽妻·其八》中,诗人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在别离痛苦的描述,表达了对往昔幸福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困境中伴侣的无奈之情。诗中的“争夸才子佳人双修福慧”暗示了年轻时代的无忧无虑与理想化的爱情观,而“可怜环佩归来,画图省识,音容成永诀”则揭示了战乱给这段关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最后,“此后月中霜里自去扶持”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悲观。
《挽妻·其八》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反映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