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功成汗马劳,牙幢西折等鸿毛。
栋梁共惜清时弃,薏米原难俗议逃。
大海潆洄存一柱,秋风憔悴感同袍。
新从幕府读诗句,尚为丹青数鄂褒。
寄吴霁轩军台阳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浚的《寄吴霁轩军台阳 其二》是一首描绘边疆将士生活的诗,表达了对战争功绩的肯定和对清正廉洁的赞美。全诗如下:百战功成汗马劳,牙幢西折等鸿毛。栋梁共惜清时弃,薏米原难俗议逃。
《寄吴霁轩军台阳 其二》这首诗体现了杨浚作为唐代诗人对于边塞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首句“百战功成汗马劳”,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将士们的辛勤与付出,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一切代价地战斗。次句“牙幢西折等鸿毛”,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景象,象征着胜利的辉煌与易逝的荣耀。第三句“栋梁共惜清时弃”,反映了在和平年代中,人们对于这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的敬重与不舍。尾句“薏米原难俗议逃”,则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在战争中受伤或牺牲将士们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于那些因战乱而背井离乡、饱受苦难人民的同情。
《寄吴霁轩军台阳 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篇深刻的历史文献。它不仅记载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状况,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情感。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风貌和边塞将士的艰难生活,同时也能感受到杨浚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杨浚的《寄吴霁轩军台阳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价值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状态,也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人对于国家、民族和英雄人物所抱持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