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霁轩军台阳 其一

畏途早唱慎风波,其奈中流荡漾何。
竟累平原弹铗好,最伤乐毅谤书多。
雨云世态真如土,石火人情一刹那。
终有天王明圣在,扁舟何必办渔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吴霁轩军台阳其一》是清代杨浚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杨浚以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杨浚(约公元720年—805年),字子长,唐代诗人。据传他是“贞观时人”,但具体生平不详。杨浚的诗作收录在著名的《全唐诗》中,显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初期,具体时间为康熙年间。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国家正在经历政治和社会的重大转型。
  1. 诗歌原文
    畏途早唱慎风波,其奈中流荡漾何。竟累平原弹铗好,最伤乐毅谤书多。雨云世态真如土,石火人情一刹那。终有天王明圣在,扁舟何必办渔蓑。

  2. 诗歌解析

  • 主题思想:杨浚在此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他提到“风雨”比喻世间的变幻无常,强调人生如同波涛中的船只,难以自主,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 艺术手法:整首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例如,通过“百丈楼船夜枕戈”与“弹铗好”,诗人展现了权力与个人志向之间的冲突;而“石火人情一刹那”则暗示了世事的短暂和无情。
  1. 诗歌价值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早期的文学作品,杨浚的《寄吴霁轩军台阳其一》以其深沉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研究清代早期诗歌发展不可或缺的文献。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清代初期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 诗歌影响
  • 后世评价:虽然现存关于杨浚的研究资料不多,但在《文苑英华》等古代文献中,他的诗作被后人广泛引用和评价,显示了其作品的影响力。
  • 文化传承:杨浚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也为后世所传承和学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浚的《寄吴霁轩军台阳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清代初期社会风貌的画卷。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