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寻芳 春阴

留烟渲翠,借雾迷香,春意无限。
薄霭冥蒙,吹上苔衣微泫。
鹊脑慵添炉篆细,龙唇罢抚琴丝缓。
傍雕阑,问小桃无语,似含娇怨。
听屋角、午鸠频唤。
惆怅芳时,晴景难见。
窣地帘波,斜倚枕函人倦。
好梦竟随兰信杳,幽情不逐花风展。
望吴关,谩凝眸,绿芜天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倦寻芳·春阴》是清代著名词人杨芳灿创作的一首词。《倦寻芳·春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杨芳灿,字才叔,号蓉裳,是清代金匮(今江苏常州)人,有较高的文学成就。他的诗歌和填词兼备工部、玉溪的风格,且擅长骈体文的创作。
  2. 诗词原文:《倦寻芳·春阴》:留烟渲翠,借雾迷香,春意无限。薄霭冥濛,吹上苔衣微泫。鹊脑慵添炉篆细,龙唇罢抚琴丝缓。傍雕阑,问小桃无语,似含娇怨。听屋角、午鸠频唤。惆怅芳时,晴景难见。窣地帘波,斜倚枕函人倦。好梦竟随兰信杳,幽情不逐花风展。望吴关,谩凝眸,绿芜天远。
  3. 诗词赏析:杨芳灿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巧妙结合。在这首词中,“留烟渲翠”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而“薄霭冥濛”,“听屋角”、“午鸠频唤”等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词人通过询问小桃、倾听屋角传来的鸟鸣等方式,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既清新又深沉的艺术效果。
  4. 艺术特点:杨芳灿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薄霭冥濛”象征着春天的蒙蒙细雨,而“听屋角、午鸠频唤”则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寄托,使得《倦寻芳·春阴》成为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佳作。
  5.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春天往往与生命、希望和美好联系在一起。杨芳灿作为清代的文人,其作品也深受这一时代特色的影响。《倦寻芳·春阴》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好,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杨芳灿的《倦寻芳·春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和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还能深刻理解到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