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五 (壬戌)

朔风吹飞雁,南望天无极。
明知寒已至,去此将安适。
衡阳不可度,漳川宁可息。
引领见云中,关塞奔直北。
湑湑赤棠道,采采首山侧。
秋高稻粱肥,胡不奋归翼。
群飞夺孤往,何况栖水国。
君子念乱离,欲行行未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清道光十九年春季,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生平经历:龚自珍(1792-1841),字子厚,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经历了晚清社会的重大变革,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评,主张经世致用。
  • 思想贡献:龚自珍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他的诗作中融入了许多哲学思想,如对“浩荡离愁”的描写,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1. 作品原文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 诗意解析
  • 离愁远扬: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描绘了诗人在离京时的心情和景色。白日斜表示时间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 辞官归隐:“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诗人辞官后对故国的眷恋之情。这里的“东指”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而“天涯”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无依之感。
  • 落花重生:最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通过落花的比喻,寓意着即使是离开的人或事物,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化作土壤的一部分,继续滋养新的生命,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再生。

《己亥杂诗·其五》不仅是一首抒发诗人离京情怀的古诗,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感受到龚自珍作为一位思想家和诗人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