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石遗师三首 其二

斜街拜苍颜,夜雨洗修竹。
春服吾初成,朱梁共熏沐。
卅年此芳尊,毕世味在腹。
中间相笃意,悉记笔当秃。
老为过江人,还叩鹤市屋。
每要车中谈,辄恨驿路促。
坏墙见西山,此景谓不复。
岂知造化妒,萎哲嗟更速。
载醪后无期,临寝馀一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到的“哭石遗师三首 其二”是黄浚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黄浚,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人,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2. 诗歌原文
    斜街拜苍颜,夜雨洗修竹。春服吾初成,朱梁共熏沐。卅年此芳尊,毕世味在腹。中间相笃意,悉记笔当秃。老为过江人,还叩鹤市屋。每要车中谈,辄恨驿路促。

  3. 诗意解析

  • 斜街拜苍颜:描述了诗人在夜晚拜访友人的场景。
  • 夜雨洗修竹:描绘了雨水洗涤竹林的画面,象征着洗涤心灵的意境。
  • 春服吾初成,朱梁共熏沐: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 卅年此芳尊,毕世味在腹:意味着友情长久不变,而诗人对这段友谊的记忆也如同美酒一样醇厚。
  • 中间相笃意,悉记笔当秃:回忆过去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自己对这些记忆的珍视。
  • 老为过江人,还叩鹤市屋:表达了自己晚年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 每要车中谈,辄恨驿路促:形容旅途中的不便,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哭石遗师三首 其二》不仅展现了黄浚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