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是当归,花宜旋覆;
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人境庐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人境庐联·万象涵归方丈室》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万象涵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黄遵宪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对家乡山水的独特情感,是其诗歌作品中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 作者简介:
-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是近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出身于一个商人兼官僚家庭,光绪二年考中举人,次年出国,后在中国驻日本、美国、英国等国任外交官。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黄遵宪的中年时期,当时他在海外任职,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这种独特的经历使他对自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山河的怀念与赞美。
- 诗句解析:
- 万象涵归方丈室: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在中国文化中,“方丈室”是道教中的神仙居所,常用以象征高洁的境界。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也能像方丈室一样,超脱尘世,达到一种清高的境界。
- 四围环列自家山:这句描绘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依恋和赞美。通过使用“自家山”这一表述,诗人强调了自己与这片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 作品鉴赏:
- 《人境庐联·万象涵归方丈室》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作品富有诗意和哲理。
- 该诗不仅是黄遵宪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其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反映。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黄遵宪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黄遵宪的《人境庐联·万象涵归方丈室》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深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也反映了诗人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