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渡江(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

扰扰悲生事,孤篷自往还。
霞红眉欲笑,山绿鬓遥删。
鱼底星辰睡,鸥边天地闲。
号咷矶外水,莫更向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渡江》是清末诗人、外交家字公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歌背景
  • 《晚渡江》的创作时间定在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这段时间正值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 字公度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有志于改革的外交官。他历任多职,参与了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其政治生涯与诗歌创作都充满了深刻的时代色彩。
  1. 诗歌原文
    扰扰悲生事,孤篷自往还。
    霞红眉欲笑,山绿鬓遥删。
    鱼底星辰睡,鸥边天地闲。
    号咷矶外水,莫更向人间。

  2. 诗歌解析

  • “扰扰悲生事”:描述了晚渡江时的混乱景象以及内心的悲凉。
  • “孤篷自往还”:表达了诗人独自乘船前行的孤独感和对前途未卜的迷茫。
  • “霞红眉欲笑”:通过描绘天边霞光映照下的美景,反衬出诗人心中的忧郁与期待。
  • “山绿鬓遥删”:用山的颜色和鬓发被风吹动的景象,形容诗人面对自然界景色时的心情变化。
  • “鱼底星辰睡”:通过水中鱼儿和星辰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 “鸥边天地闲”:描绘了一幅宁静自在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的向往。
  • “号咷矶外水”:表达了诗人在江边呼喊的无奈和悲伤情绪。
  • “莫更向人间”:意味着诗人不愿再回到纷扰的尘世中去。

这首诗不仅仅是字公度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欣赏到字公度的诗歌才华,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动荡时期的社会气息与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