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亘千里,绝塞比龙堆。
飞准盘云去,明驼载水来。
破荒三尺雨,出地一声雷。
溽暑都销尽,当风殊快哉!
舟泊波塞是夕大雨盖六月不雨矣(光绪十六至十七年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泊波塞是夕大雨盖六月不雨矣”是黄遵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中的“流沙亘千里,绝塞比龙堆”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辽阔的沙漠与边塞之间的壮阔画面。这种用词不仅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也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沙漠的广袤无垠。同时,“飞准盘云去,明驼载水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漠生活图景,既有对自然界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人利用“破荒三尺雨,出地一声雷”这两句,将大自然的强大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三尺雨”和“一声雷”不仅形象地描述了降雨的场景,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和变化。这种描写方式,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整首诗的结尾“溽暑都销尽,当风殊快哉!”,不仅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乐观。这种从艰难困境中找到快乐、从压抑中寻求解脱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对《舟泊波塞是夕大雨盖六月不雨矣》的分析,可以看到,这是一首充满力量与希望、兼具美感与哲理的佳作。它不仅是黄遵宪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