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山忽断长江来,山势仍抱江流回。
其间钟山最突兀,苍烟一抹生蒿莱。
当时六代盛宫阙,纷纷割据皆雄才。
孝陵创业三百载,王气至今安在哉。
且典春衣沽浊酒,与尔携手望江口。
下瞰长江白如练,仰视峭壁高插斗。
大哉奇观罗心胸,不欲百斛非英雄。
古今凭吊不可极,万事皆与江流东,悬崖石上生天风。
金陵望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陵望江》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主要描绘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的壮丽景象。
《金陵望江》作为李白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小觑。诗中的“金陵”指的是南京,而“大江”则是指长江。这首诗通过对长江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其浩瀚的水势和博大的气势。李白在此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如“任公子东海钓巨鱼”,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这种用法在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通过典故的巧妙运用,使得整首诗的文辞更加大气磅礴。
从文学角度来看,《金陵望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该诗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特征。同时,李白以其卓越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美。
《金陵望江》不仅是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通过对金陵的描写,折射出了当时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
《金陵望江》是李白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社会风貌的变迁。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爱好文学的人而言,深入解读和欣赏《金陵望江》,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文学世界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