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苦热步至孤山之阴即用东坡腊日游孤山韵

髯仙昔来明圣湖,雪压云气遥山无。
我今酷暑苦兀坐,散步来听林禽呼。
山人几家无妻孥,丁丁斧声兼笑娱。
方知此间可避暑,蜿蜒细径深林纡。
恨不即此营茅庐,我来与山两不孤。
凉风淅淅岩际竹,生意郁郁涧底蒲。
披莎择石坐良久,不觉赤日当西晡。
湖烟堤树晚萧瑟,点缀一幅倪迂图。
此时忽忆日停午,挥汗魂魄犹蘧蘧。
金精烁天浮云逋,书空咄咄愁追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所提及的《初秋苦热步至孤山之阴即用东坡腊日游孤山韵》是南宋文人陆游的作品。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腊月。陆游在这首诗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蓝本,创作了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诗的前两句“初秋苦热到孤山,步屧阴中即旧游”描写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炎热的初秋时节,来到了被人们称为“孤山”的地方,并回忆起了曾经游览过的地点。这里的“孤山”指的是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小山,因地势偏僻、风景秀丽而闻名。

第三四句“竹树萧疏水云深,野花幽馥入衣襟”描述了诗人所见之景:稀疏的竹林和高大的树木掩映着清澈的水流与飘渺的云雾,野花的香气沁人心脾,仿佛能渗入衣衫。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情感。

最后一联“我行古观访遗迹,犹喜吾民有贤哲”则转入个人感慨。诗人走访了这座古寺,看到了历史留下的遗迹,并且感叹当地居民中有贤明的士人。这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于民众才能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文情怀的抒发,体现了陆游深邃的思想境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