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独步有怀山中友人

夕露滴欲明,幽鸟啼更歇。
迢迢孤馆空,澹澹银河没。
为忆山窗人,坐见中峰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独步有怀山中友人》是清朝诗人黄景仁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诗人描绘了夜晚独自在山中的行走场景,表达了与友人相隔山水之遥、怀念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夕露滴欲明,幽鸟啼更歇。
    迢迢孤馆空,澹澹银河没。
    为忆山窗人,坐见中峰月。

  2. 诗歌解析

  • 夕露滴滴明:描写了夜晚露水闪烁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清新的氛围。
  • 幽鸟啼更歇:暗示了夜幕降临后,自然界的声音变得更加细腻,鸟儿的鸣叫似乎也变得稀少,增加了夜的寂静感。
  • 迢迢孤馆空:表现了诗人行走在空旷的山中馆舍中,感到孤独和寂寞的情绪。
  • 澹澹银河没:银河,即银河,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闪烁的恒星排成各种形状,就象天上挂满了大小不同的珠子,统称为“星”。银河消失在夜色之中。
  • 为忆山窗人:通过回忆和思念山中的朋友,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不舍。
  • 坐见中峰月:坐在山中,可以看到山窗边的月亮升起,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
  1. 主题思想
  •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在山中独处的寂寞和感慨。诗人通过夜晚的宁静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与自然交融的美好时刻。
  1. 艺术手法
  •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如“夕露滴滴明”、“幽鸟啼更歇”等,都极具画面感。同时,诗句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迢迢孤馆空”与“澹澹银河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文化内涵
  • 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通过对山中夜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在山中的孤独感受。这种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具体时间和作者不详。由于缺乏详细的创作背景资料,无法准确判断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夏夜独步有怀山中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深度的五言古诗。通过对夜晚山中景象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与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友情的珍贵回忆和对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反映。

相关推荐